健康宣教
-
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 促进母乳喂养,携手向未来 2022-05-20
母乳喂养是一种文化告别奶妈时代,建立原生家庭稳固的亲子关系,从亲自母乳喂养开始。“亲喂”是母乳喂养宣教中常提到的一个词,克服缺乳、乳汁不足、乳胀的最初困难,做到真正的“亲喂”,需要有母亲、家庭、照护者等所有人的坚持。月嫂或家人的过多代办,挤出乳汁,换入奶瓶喂养,不能称为“亲喂”。提倡母乳喂养源远流长,古时中医称人乳为仙人酒,人乳气味甘、咸、平,无毒。补五脏,悦皮肤,润毛发。中医有很多对母乳的盛赞,乳为血化美如饧;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血肉有情之品;乳母饮食,乳汁便通,儿食其乳,所感立应。母乳不仅仅是婴儿最天然的食物,更是一种文化滋养。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人类出生时的特点有别于其他哺乳动物,许多重…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八准则 2022-05-14
2022 年 5 月第三周(5 月 15-21 日)是第 8 届全民营养周,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核心推荐如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平衡膳食八准则【平衡膳食八准则——核心推荐】准则一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核心推荐:● 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 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准则二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核心推荐:●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
-
防治碘缺乏病日 | 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 2022-05-14
2022 年 5 月 15 日是我国第 29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
-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 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 2022-04-25
2022年4月25日,是我国第36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使全国人民更好地理解接种疫苗的重要性,积极宣传疫苗接种在控制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今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的宣传主题为“及时接种疫苗,保障生命健康”。
-
2022年肿瘤宣传周 2022-04-18
2022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8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早早行动”,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春季养生三法 2022-03-31
一、茶饮护阳气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日照时间开始增长,气温逐渐升高,自然界的各种生命开始活跃起来,与此同时,人体也伴随着自然界阳气的上升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中医素来有“春夏养阳”之说,人体中的阳气由春季开始逐渐生发,此时需顺应这种特性,将阳气养好,才能保证这一年阳气旺盛,保证四季之中的身体健康。这里我们推荐一款代茶饮,用以保护阳气,促进代谢,增强免疫力。组成:黄芪10g,麦芽5g,稻芽5g,谷芽5g,佛手5g,炒栀子3g。黄芪可以补气升阳;麦芽、稻芽、谷芽通于谷气,既能促进消化,又能顺应春天万物生长的气息,此外麦芽还有疏肝的作用;佛手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炒栀子清心除烦,防止阳气过盛。如果乏力、食少,可以加大枣3…
-
2022结核病防治宣传海报 2022-03-23
2022 年 3 月 24 日是第 27 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活动主题是“生命至上 全民行动 共享健康 终结结核”。
-
做烤瓷牙后还能做CT、核磁等检查吗? 2022-03-18
一般的金属材料具有顺磁性,对核磁共振磁场稳定性产生干扰或发生位置移动,但是弱磁性或无磁性的金属、类金属则对核磁共振磁场无影响或影响较小,携有该类金属的患者可以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做烤瓷牙冠的材料有很多种,有些材料确实会影响核磁检查,影响最大的是镍铬合金,其次是钴铬合金。完全没有影响的是全瓷材料(氧化锆)和纯钛材料。贵金属材料如黄金,铂金等对核磁共振有轻微的影响。这些影响大多数是对图像的形成产生干扰,会使图像变形。图像变形的范围和影响程度,与检查的部位和牙冠的距离有关系,比如您检查的是腿部,那么您的牙冠即使用的是镍铬材料,可能对图像也没有什么影响。当然,如果您选择的是镍铬等合金牙冠,而您要做的是头…
-
糖尿病也会导致汗出异常吗? 2022-03-15
1、糖尿病汗出异常的原因现代医学的认识:引起多汗的原因多样且复杂,大致可分为功能性失调和器质性疾病两大类。功能性失调 多与自主神经(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而器质性疾病则与神经损伤有关。而糖尿病多汗症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在糖尿病的早期就可发生。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引起轴突和施旺细胞内部代谢异常及血管病变致供氧不足而使神经病变,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汗腺分泌增加而出现的特异性多汗症。中医学的认识:糖尿病多汗症多可归入中医学“消渴病”及“多汗 症”范畴。中医认为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 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所致的病症。消渴病机 特点是阴虚燥热,阴虚…
-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关爱麻风患者 共创美好生活 2022-01-29
-
【世界艾滋病日】依法禁毒,全民禁毒 2021-12-01
为进一步增强全民禁毒意识,提高居民群众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和抵御,在《北京市禁毒条例》已颁布的基础上,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这个重要节点,进行禁毒主题宣传。
-
重阳登高赏菊日 亦是润燥养阴时 2021-10-14
九九重阳,秋高气爽,秋季养生的核心在于润燥养阴。秋季是一年四季中阴阳转换的阶段,从夏天的阳气主导逐渐过渡到冬季的阴气主导,在这个阶段阳气下降,阴气上升,万物肃杀,秋在五行中属于金,对应于五脏,与肺相应。秋季的最大特点就是干燥,燥邪与风、寒、暑、湿、火邪一样,都是中医认为的自然界的邪气,即“六淫邪气”。从湿润的夏季到干燥的秋季,燥邪最容易侵害的就是肺脏,而肺本是非常娇嫩的脏器,喜润勿燥,更易感受燥邪,表现出干咳少痰、甚至痰中带血丝、咽干咽痒、口干口渴等症状。为了防止肺脏收到燥邪的侵袭,可以日常食用一些清燥润肺的食品,如银耳、荸荠、山药、百合、梨、枇杷等,也可以取适量桑叶代替茶叶冲泡饮用。但是对于…
-
二十四节气 | 今日秋分,养生要点请查收 2021-09-23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农历书记载:“斗指己为秋分”。《春秋繁露》有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这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秋分养生要点:《黄帝内经》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根据此段描述,总结养生要点如下:1、情志养生: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难免出现悲秋情绪。这时,宜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神志安宁,即使遇到伤感的…
-
中秋话养生 共度团圆节 2021-09-16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是气候转换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容易感冒、咳嗽。需注意添加衣物,早晚防寒保暖。中秋燥邪当令,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气,有些人会有皮肤干燥,腹泻、便秘、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中秋节期间应注重饮食平衡,营养全面,避免偏食,注重补充优质蛋白,维生素等营养素。不宜过量食用寒凉瓜果以免造成腹泻、大便溏稀等症状,同时应少食辣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以防造成大便干结、上火等症。可多吃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
-
预防出生缺陷日 | 健康孕育 护佑新生 2021-09-15
-
二十四节气 | 白露养生,你做对了吗? 2021-09-07
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9月7~9日交节,标志着天气从此由热转凉,暑热消散,昼夜温差变大,夜里可以感觉到丝丝秋寒。从白露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内经描述此季节风物,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之说。《礼记·月令》记载此节气景象:“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是说这个节气正是鸿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气温下降,首先要做好防护。添衣加被。注意保暖,以免着凉。《内经》有云:形寒饮冷则伤肺。此处的形寒,指的是着凉感冒会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造成很大困扰。当然,有些老寒腿、类风…
-
耳鸣耳聋是顽疾 针灸疗法显奇迹 2021-09-02
什么是耳鸣、耳聋?耳鸣是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它可发生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有时患者自觉鸣声来自头颅内部,可称为“颅鸣”或“脑鸣”。耳聋是指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耳鸣与耳聋常常同时出现,也可先后发病,“耳鸣者,聋之渐也”。二者症状虽有不同,但发病机理基本一致。耳鸣耳聋既可以是多种耳科疾病或者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也可单独成为一种疾病;如:西医学的突发性聋以及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等。患了耳鸣、耳聋怎么办?1.耳鸣耳聋病因复杂,应尽快去耳鼻喉科(专科)就诊,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2.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远离噪音环境等诱发和加重耳鸣耳聋的因素。3.尽早接受…
-
为什么输头孢前不再一律做皮试? 2021-09-02
老病号刘先生又得了肺炎,发现护士没有给他做皮试直接就输上了头孢,“以前不是一直先做皮试的吗?不皮试发生过敏怎么办?” 刘先生不放心,想找人问个清楚明白。头孢菌素与青霉素都属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目前我国青霉素类药物说明书要求在使用前需常规做青霉素皮试。而大多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均未要求用药前常规做皮试。头孢菌素皮试结果预测价值没有充分证据支持。也就是说,头孢皮试结果会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但发生的几率没有研究统计。而青霉素就比较清楚,其皮试的阳性预测值为 50%,阴性预测值为 70%~97%。近年媒体报道的使用头孢菌素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有没做皮试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也有作了皮试,用药后仍发生过敏…
-
面对“德尔塔”,我们该怎么办? 2021-09-02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不断肆虐。近来,南京、张家界、扬州等多地陆续出现本土病例,北京也出现关联病例。目前,引起此次疫情的罪魁祸首已经找到——“德尔塔”变异毒株。“德尔塔”变异毒株有什么特点?“德尔塔”这一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被发现,这一变异毒株被世卫组织命名为B.1.617,并在2021年5月31日用希腊字母δ(德尔塔)命名。大家对印度的去年疫情仍然记忆深刻,“德尔塔”变异株病毒具有病毒载量高、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等特点。其传染性和传播能力的显著增强,使得短短10天内就可传至五、六代,传播能力比以往毒株提高1倍。钟南山院士指出,由于“德尔塔”病毒呼出病毒浓度大,传染性极强,因而过去的密接概念已不适用。目前,密…
-
二十四节气 | 处暑 暑去秋来,该如何养生? 2021-08-23
处暑,暑气隐退,正值新秋时分。根据我国古代汉语的解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此后气温逐渐下降。天气慢慢转凉。中医学认为,此时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从立秋到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秋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说。处暑以后,秋雨渐少,天气开始干燥,昼热夜凉,稍为不慎,容易伤风感冒,多种旧病亦随之复发。中医又有秋来“伏”不去的说法。因此,适当的调养尤为重要。需要如何去做呢?一、调起居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此时天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人的起居应做出相应调整,尤…